产品展示

陈独秀出狱后表示想去延安,毛主席提三个条件,陈独秀:碍难从命

发布日期:2024-12-15 15:15    点击次数:184
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

前言

图 | 毛主席

毛主席在接受斯诺采访,谈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进步团体产生的时候,曾这样说道:“我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读《新青年》了,我当时很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出狱之后,想去延安

《新青年》是杨昌济北上受聘于北京大学后寄给毛主席的,读到这个杂志后,毛主席便成了它的热心读者。

图 | 《新青年》

这个杂志所表现的科学和民主的主张,强有力的冲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解放了思想,打开了毛主席沉闷很久的胸怀,而主编陈独秀的战斗精神和人格力量更是受到了毛主席的钦佩。

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早年曾去日本留学,1917年任职于北京大学文科学院院长。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也是他将民主主义文化引进中国,并号召青年站起来,以自主、活泼的精神冲击封建的迷信与虚伪。

1918年8月,毛主席到北京开展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的时候,经过杨昌济的介绍,他认识了李大钊,并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助理员。

图 | 毛主席

在图书馆出入的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中,自然也有陈独秀,毛主席也就有了和陈独秀交往的机会。

在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深受的启迪也是深刻的。

而陈独秀对毛主席的认识也不只是局限在图书馆的助理员,早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陈独秀就刊登过杨昌济转来的《体育之研究》,他对那位“二十八画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当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主动向陈独秀介绍新民学会和勤工俭学等情况的时候,陈独秀也就认出了眼前的助理员是《体育之研究》的作者,两人的谈话也就亲切多了。

图 | 陈独秀

陈独秀对湖南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当听到勤工俭学从湖南来的人最多时,很是感慨。他对湖南,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五四运动爆发后,毛主席主要在湖南发动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和组织出版《湘江评论》。

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毛主席是这样评价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1919年6月,陈独秀在北京前门外散发传单号召人民群众斗争的时候,被逮捕。陈独秀被逮捕后,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毛主席也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号上发表了营救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详细写了陈独秀被捕的经过,以激扬的文字赞扬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成绩。

期间,从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中的文章看出,虽然毛主席在第一次北京之行对各种思想没有定论,但陈独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年轻毛主席的重要思想之一。

图 | 年轻的毛主席

当时,整个思想界正在提倡一个新村主义的实践,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人都对这一运动给予关注和支持。

毛主席自然也十分感兴趣,因此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毛主席就和蔡和森等人做过这种半工半读、相互协助的试验。

因此,这种工读互助与陈独秀早先所进行的“新村生活”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北京的时候,毛主席还和陈独秀就工读互助的问题进行了商讨。

这对毛主席的思想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变也是一种帮助。

毛主席第二次到北京的期间,读了很多俄国的文章,他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1920年5月,毛主席在上海再次见到了陈独秀。他与陈独秀讨论了要组织“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在长沙着手组织联盟等。

在这一次谈话中,陈独秀还和毛主席提到了马克思主义,谈到关于毛主席所读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还向毛主席表明了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 | 陈独秀

到了1920年的夏天,毛主席回到了湖南,这时候的他已经成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同时,一封神秘的信从上海寄到了长沙,在这封信中,陈独秀嘱托毛主席在湖南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共产主义小组。

就这样,毛主席和陈独秀进入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时期。

在此后的时光中,毛主席和陈独秀共同奋斗,由于陈独秀连续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职务,毛主席更是认真完成陈独秀所安排的事情,与他的交往也十分密切。

但陈独秀对革命形势的估计错误后,就走上了与毛主席和许多中国共产党人不同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当看到蒋介石不积极抗日,保家卫国,而是以“剿共”为第一要务,陈独秀无法控制内心的爱国热情,对这样的行为极为愤恨。

于是,陈独秀便开始在报纸上连续发表很多公开斥责蒋介石的文章,并号召人们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图 | 蒋介石

虽然此时的陈独秀没有了权力,但是他在国内依然有着很高的声望,因此陈独秀发表的那些文章还是有影响力的,这也极大的触怒了蒋介石。

于是,一气之下,蒋介石让人将陈独秀逮捕。

对于被逮捕,陈独秀并没有感到有压力,整个过程反而是非常轻松的。

当他刚被关到巡捕房的时候,陈独秀看到别的被捕的同志,还开起了玩笑:“我以为就我一个人被捕了,没想到你们也来了,我可是有伴了。”

在被押往南京的途中,陈独秀竟然还同一个没事人一样,睡了整整一路,就像是出门旅行一样,很轻松,完全没有任何紧张的感觉。

虽然在经过章士钊长期的辩护下,陈独秀还是难以逃出监狱,甚至被判处有期徒刑很多年。在服刑期间,陈独秀身处牢中,依旧本性不改,除了关注外面的形势外,就是大骂蒋介石。

图 | 毛主席

在监狱中,陈独秀在听到红军打了胜仗的消息后,总是开心不已,也十分支持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当敌人向陈独秀问罪的时候,陈独秀也是从容不迫,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人提出希望陈独秀写一些批判中国共产党的文章,陈独秀严词拒绝了。

1937年的夏天,陈独秀结束了在监狱中的生活,重新获得了自由……

三个条件,碍难从命

陈独秀出狱后,最想做什么?自然是想去延安的。他通过以前在北大任教的学生,联系到了叶剑英和林伯渠,表示了自己愿意重新为党工作的想法。

本来,陈独秀有着一颗爱国心,去延安为党工作也是他内心所期望的选择,但现实中很多的因素让事情并不能按照陈独秀所期望的那样发展。

图 | 陈独秀

在国际上,斯大林发起了反托派的浪潮,这让曾经支持过托派的陈独秀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

虽然陈独秀早就和托派没有关系了,但托派的事情还是在深深地影响着他。

在国内,陈独秀面临的局面就更加尴尬了。

虽然陈独秀恢复了自由,但蒋介石并不希望他去延安。于是蒋介石先是重金拉拢,许以高官厚禄,而后又让胡适、傅斯年等人去劝陈独秀投靠国民党政府。

陈独秀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蒋介石抛过来的橄榄枝,对蒋介石更是破口大骂。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不仅杀害了中国共产党很多人,更是杀害了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可以说,陈独秀与蒋介石,与国民党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又怎么会去投靠国民党呢?

虽然陈独秀严词拒绝,蒋介石还是不肯放弃,反而与陈独秀联系地更加频繁了。这就是蒋介石的阴险之处,这样就可以给外人一种他与陈独秀交往亲密的假象,让不了解陈独秀的人对他更是误会重重。

托派组织知道陈独秀出狱之后,也多次邀请他到上海重新主持事务,陈独秀自然是拒绝的。

图 | 毛主席

当时,对于陈独秀去延安,继续为党工作,毛主席和中央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和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

第二,公开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第三,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陈独秀在得知这三个条件后,是非常高兴的,并很快作了回复:

“回党固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

而毛主席和中央提出有条件地让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

从陈独秀方面来说,虽然陈独秀有犯过错,但是他的两个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本人也拒绝了国民党方面高官厚禄的诱惑,说明他本人反对国民党存在感情上的基础,也为他想要回党工作留下了余地。

另外,陈独秀能恢复自由,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的结果。对此,陈独秀心中也是很感激的。

这些也表明,陈独秀表示想要回延安,继续为党工作是存在感情、思想、阶级等基础的。

图 | 陈独秀晚年

从国内的大环境来讲,那时正处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时刻,需要团结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一起抗日。而同意陈独秀能回党工作,在国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全民族抗日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再加上,曾经与陈独秀接触过的叶剑英、林伯渠、周恩来等人也都非常欢迎陈独秀能去延安,继续为党工作。

经过多年的沉淀,这个时候的毛主席思想也处在成熟阶段,他提出有条件的同意陈独秀是真诚的。

那时解放杂志发表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一文中,提到:

“重振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

从这句话便可看出,毛主席对陈独秀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陈独秀能像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希望陈独秀能全面新生,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重新出发为党工作。

图 | 蒋介石

从小,陈独秀就是出了名的倔孩子。因为陈独秀小的时候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他挨过打,但无论家人打得多凶,陈独秀都是一声不吭,也不会哭。

长大后,很多和陈独秀交往过的人,对他的评价大多都是很倔,很固执,执拗之类的。

陈独秀虽然很聪明,但是他非常顽固,也有些自负,因此这样的人是很难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从而改变自己看法的。

由于陈独秀的这个脾气,没能及时写检讨,就错过了可以回到党内工作的最佳时期。

就在决定陈独秀是否回到党内工作的关键时期,王明回到了延安,陈独秀有条件回党工作的这个事情,就发生了变动……

王明的态度不仅彻底堵上了陈独秀回延安的道路,他还坚决给陈独秀扣上日伪汉奸的帽子。

而王明为什么要反对陈独秀回延安呢?其实,陈独秀和王明并不存在什么仇恨,而王明反对陈独秀回延安也是在反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毛主席,从而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

由于陈独秀是支持抗日的,王明担心他回到延安,会支持毛主席的主张,进一步削弱自己在党内的话语权和权威。

虽然王明的态度,让陈独秀回延安的事情有很大压力,但毛主席、中央还有党内的一些同志还是欢迎陈独秀回到延安的。

一个个外部因素就像一只只拦路虎,让陈独秀回延安困难重重,但最终错失机会的还是陈独秀自己,毕竟从性格各方面来讲,陈独秀没有办法否定自己的探索尝试。

图 | 陈独秀的部分文学著作

就这样,最终陈独秀失去了重新回到中国共产党,到延安工作的机会……

晚年生活,凄惨孤独

几经辗转,1938年的夏天,年老的陈独秀来到了四川江津。时光的流逝,无情的岁月,让这位有朝气的斗士显得有些老,但他的面孔仍然透出一股倔劲。

由于战乱,陈独秀只能拖着病体,带着家人不断地搬家,漂泊,这也让陈独秀快喘不过气来了。

就在江津租下房子后,儿子陈松年也带着妻儿来到江津,同陈独秀住在一起。陈独秀本来能过上侍奉母亲,含饴弄孙的生活,但随着陈独秀养母谢氏的逝世后,这短暂的幸福的生活就很快结束了。

养母的病逝也给晚年的陈独秀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陈独秀的病也越来越严重了。

图 | 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陈独秀病重,特意让周恩来前去探望。周恩来提出,毛主席还是和之前一样,只要陈独秀能写一份检查,就能到延安。陈独秀还是拒绝了,并说:

“守常(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乔年死了……除了你和毛泽东,党内现在也没有多少我认识的人了,而且我也落后了,我生病了,年纪大了,以后中央开会怎么办?我又不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一句话,道出了很多辛酸。很多年过去了,陈独秀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朝气的战斗者,好友李大钊的逝世,让他悲痛。两个儿子的先后离世,更是让他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不再是过去熟悉的模样……

可能,这些年他真的是落后了。最后,陈独秀对周恩来说:“我就不去延安了,替我谢谢润之。”

这句谢谢陈独秀是发自内心的。陈独秀见过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毛主席,更了解毛主席的为人,他相信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能发展地更好,而自己终究老了,落后了,去延安也不能发挥什么用处了。反而更能让他想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

图 | 周恩来

之后,周恩来也多次开看过陈独秀,但每次陈独秀都拒绝了。国民党也没放弃过对陈独秀的拉拢,常常派人探望,但陈独秀不管生活多么困难,也坚决不接受来自国民党方面的救济。

晚年的陈独秀曾多次表示:“蒋介石杀了我很多的同志,还有我的两个儿子,我和他是不共戴天的,现在国共合作是大局,我不反对他就是,怎么可能为他做事,接受他的资助。”

参与编写《小学识字教本》,陈独秀本来可以有高额的收入,但因为自己不愿意答应陈立夫改名的要求,也没有办法获得了。

陈独秀也拒绝过胡适邀请他去美国写传记的盛情,也拒绝过别人邀请他去美国参加国际工作的好意。

对国民党和胡适等人的拒绝,也表现出陈独秀作为一个坚定革命者的气节和骨气。

晚年的陈独秀没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极为困难,甚至还需要他之前在北大时期的朋友和学生接济。

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倔强,不接受国民党等人招揽,不收他们的钱……

在贫困之下,陈独秀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他的生命之火也越来越脆弱。

1942年5月,贫病交加的陈独秀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这个时候,陈独秀已经过得非常艰难了,卧病在床。

图 | 陈独秀墓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五年后,儿子陈松年根据陈独秀的遗愿,将他安葬到家乡。陈独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遗愿,可以落叶归根。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休息,安心地待着,不再颠沛流离……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也创造了无法抹去的功绩,他的功绩是值得被肯定的,被人们永远铭记。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何况陈独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